來自重慶市商務委的消息,重慶自貿試驗區運行四年來,重慶加快陸港型、港口型、空港型、生產服務型、商貿服務型“五型”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地建設,其中,港口型和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入列前兩批“國家隊”名單。
重慶自貿試驗區掛牌運行四周年,國際物流輻射能級大大提升。
目前,重慶已全面建成進口整車、跨境電商、快消品、電子料件等分撥中心,成功引進世界500強博世(中國)物流分撥中心項目。2020年,重慶進口整車、跨境電商、進口藥品分撥中心分撥約5050臺、2821萬件、8.5億元,國際物流分拔中心規模效應初顯。
東西南北鐵公水空取得新突破
據了解,2020年重慶從機制創新、質量提升、制度創新、統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、鐵公水空四種方式,提檔升級國際物流通道建設。
截至2020年底,鐵路集裝箱出海累計約3500個標箱。
東向,長江黃金水道挖潛增效拓展新空間,常態化開行滬渝直達快線,在全國率先開展水運進口轉關“離港確認”試點,提升江運時效40%。完成廣元至果園港集裝箱班輪測試,嘉陵江航運實現歷史性突破。渝甬班列開行增長200%。
南向,西部陸海新通道走深走實取得新突破,不僅組建了運營組織中心,牽頭成立省際協商合作機制,還組建跨區域運營平臺公司,實現6省市8股東共建。2020年,重慶鐵海聯運、國際鐵路聯運、跨境公路班車分別開行1297列、160列、2821車,平均增幅超過100%,以重慶為運營中心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已通達全球96個國家、260個港口。
重慶獲批建設中歐班列集結中心。
西向,重慶獲批建設中歐班列集結中心。2020年,重慶開行全國首趟“中國郵政號”專列,疏運國際郵包超2000萬件,居全國之首;中歐班列(渝新歐)開行2431列、增長60%,運輸貨值900億元、增長65%,居全國第一;目前聯手成都打造輻射歐洲全域的全國中歐班列第一品牌,一同始發中歐班列(成渝)號。
北向,渝滿俄通道規模質量實現新提升,班列數和貨值分別增長65%、137%。
空中,國際航線總量達到101條,中國國際貨運航空重慶基地分公司落地,成為重慶第一家貨運基地航空公司。2020年,江北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3494萬人次、居全國第四,貨郵吞吐量41.1萬噸,實現正增長,國際貨郵吞吐量15.1萬噸、居西部第一。
西部陸海新通道示意圖。
探索規則促進國際貿易便利化
針對聯運標準規則不健全、鐵路和海運兩種運輸方式協同銜接不暢通價格高等問題,重慶通過鐵路集裝箱班列銜接全球海運網絡,建立“一次委托”“一次保險”“一單到底”“一次結算”的全程“一單制”服務模式,穩步提升和完善鐵路與海運聯合承運互信互認互通機制,探索建立連通海上與陸上的貿易物流金融新規則。
截至2020年底,鐵路集裝箱出海累計約3500個標箱。“鐵路箱下海出境”模式不僅讓單個集裝箱綜合成本節省1000元左右,還大大節省了集裝箱換裝時間和換箱成本,通關時間壓縮40%。
同時,重慶推動有條件的金融機構利用電子鎖、物聯網、大數據等現代監管技術搭建陸海新通道物流金融業務場景,積極發展多式聯運保險、提單融資增信、運費保理等金融業務,提高鐵海聯運“一單制”提單在國際貿易結算、融資中的接受程度,實現鐵海聯運“一單制”“一次保險、全程責任”。
此外,重慶在全國率先實現國際貿易“單一窗口”業務向服務貿易領域延伸,在東西南北鐵公水空全面突破下,重慶持續壓縮口岸整體通關時間和合規成本,2020年口岸進、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壓縮65%、90%以上,單個集裝箱進出口環節常規收費壓減至400美元以內。